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对西方近现代文明的超越

作者:发布时间: 2024-10-10 12:27:332128 次浏览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明确了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我们所建设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文明,是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中华文化主体性的文明,是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文明,其既符合中国国情,体现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从价值、实践和本体层面实现了对西方近现代文明的超越。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明确了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我们所建设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文明,是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中华文化主体性的文明,是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文明,其既符合中国国情,体现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从价值、实践和本体层面实现了对西方近现代文明的超越。


一、“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了“以物为中心”的价值超越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是历史的推动者,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主体,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人民的,而非物质的。西方近现代文明所倡导的“人类利益”,本质上不过是资本利益的流光幻象,其结果是物的价值上升和人的价值下降,从而导致拜物教盛行、资本无序扩张,甚至使人民沦为紧迫追求物质需求的奴隶。尽管,如若失去物质文明的支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只能是脱离实际的空中楼阁,但必须明确的是,物质的发展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人民是推进现代化最坚实的根基、最深厚的力量。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共同的,而非特权的。文明不是少数阶层的特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并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其核心价值取向是坚守人民立场,在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实践中,创造支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物质基础,并扩展至精神生活层面。西方现代化进程中,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种族冲突不断恶化等诸多问题,都指向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即巨额财富并未推动西方文明跨越困境,反而陷入了文明桎梏。


二、“守正创新”实现了“断裂发展”的实践超越


理念是实践的先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文化建设来说,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坚持守正创新,既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必然要求。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由团结奋进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一同创造的。反观西方近现代文明,虽发端于欧洲,却丧失与历史、文化和传统的连接,并且将这种“断裂”输出到其他国家。


当前,面对中国的崛起,少数西方国家一方面无理遏制打压,另一方面又在宏观经济、应对全球挑战等方面无法实现脱钩而寻求合作。这种割裂和矛盾,究其根本是受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导致其政策的左右摇摆和前后不一。


三、“多元共存”实现了“对立从属”的主体超越


主体性是不同文明所具有的鲜明文化特质和价值标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独立、包容的而非从属、对立的。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应运而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立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之下,植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灿烂文明,有自主选择道路的能力和勇气。也正是因为我们清晰地认识自身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我们才拥有独立的文明和主权,才能真正与其他国家建立相互尊重的多边关系。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虽然强调“中华民族的主体性”和“立足中国的本土性”,但并不否认自我的外在开放性和普遍性价值。中华文明向来擅长化解冲突、凝聚共识,拥有兼容并包的品格。开放包容源于历史自信、文化自信,也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来源。反观一些西方近现代文明存在排斥性,倾向于将整个世界同质化,甚至以入侵者姿态通过武装部队将其文化输出世界。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共赢的,而非零和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合共生,在长期历史实践中积累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而不同、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美美与共”的文明底蕴。我们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以及支持非洲人民的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公平和便利的双边贸易,提升了当地民众的生活水平,以行动尊重当地文明,帮助其发展。反观一些西方近现代文明的殖民主义,则以牺牲第三世界为代价丰富第一世界的物质生活。


在人类文明发展中,尽管出现过和存在着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但多样文明间的平等交流互鉴始终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新征程上,要传承弘扬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传统,秉承天下情怀,跨越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在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不断汲取世界其他文明精华中,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不断走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