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总分馆制,提升服务效能

作者:梁伟发布时间: 2021-12-02 15:10:23867 次浏览

永城市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情况

一、总分馆制建设情况

按照省厅的安排部署,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关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在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中先行先试,于2017年就开始了总分馆制建设,2018年底,我市29个乡镇就全部建成了文化分馆和图书分馆,在农村社区建成了90个基层服务点。2019年开始,我们又采取示范带动的方式,又打造了10个乡镇示范性文化分馆和图书分馆,在市第一小学建成1个学校图书分馆,并打造了100村级示范服务点。

二、总分馆制推进方式

采取“一个总馆+N个分馆+基层服务点”以市文化馆图书馆为总馆,乡镇文化站为分馆,若干基层服务点为补充的工作思路,选择文化工作开展好的乡镇和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作为试点,围绕“建、管、用”关键环节,扎实推进。是建立双向委托机制。总馆与分馆签订《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双向委托协议书》,任命分馆馆长和业务副馆长,在不改变现有行政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明确总馆和分馆的工作关系、权利、任务职责。是统一管理体系。制定文化馆图书馆总馆、分馆、基层服务点三级运行管理、绩效考核、资源调配等制度,实现总分馆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是统一服务标准。制定《永城市文化馆图书馆总馆、分馆、基层服务点服务标准》,实现文化活动的标准化、常态化。

三、总分馆制运行方式

图书分馆按照“两通四统一”标准运行。“两通”:图书馆总馆和分馆使用统一Sirsi借阅系统,总馆、分馆的图书可以相互借还。即:总馆办理的读者证可在分馆使用,借阅的图书可在分馆归还;分馆办理的读者证可在总馆使用,借阅的图书可在总馆归还;读者证在分馆之间也可相互使用,借阅图书可在分馆之间相互借还。“四统一”:即: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统一培训。总馆统一采购图书,采购图书经总馆采编部门编目,年初根据分馆的借阅量由总管确定每个分馆的图书配送数量和种类,总馆用流动图书车把编目好的图书配送至每个分馆,2020年为10个示范性分馆配送图书4000册。总馆在年初制定针对分馆的培训计划,总馆组织业务人员按照培训计划对分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2020年培训4次 

文化分馆按照“文化活动、辅导培训、演出器材设备调配”标准运行。一是总馆指导分馆制定年度文化活动、辅导培训计划,总馆再根据分馆的工作计划安排好对分馆的文化活动指导、辅导培训等工作。分馆要按照总馆的要求,参与总馆举办的大型文化活动。二是根据分馆的情况,总馆每年要采购一定数量的设备器材,分配到各分馆。三是对各分馆的设备器材、演艺人才进行统计,建立全市设备器材、演艺人才数据库,总馆统筹运行。举行大型文化活动,根据需要总馆可统一调配使用,实现文化资源的顺畅流动,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提升服务效能。

四、总分馆制运行成效

我市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的稳步推进,有效整合公共文化资源促进优质资源向基层倾斜延伸,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建设水平,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一是文化产品供给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向街道广场公园农村社区庭院延伸,人民群众实现了家门口看书、看演出、参加培训等“红色文艺轻骑兵”、“快乐星期天”等演出接连不断,2018年以来共举办大中型群众文化活动60余次,总馆和分馆组织进村演出1600余场,戏曲进校园演出300余场,送图书进村310余次,进村指导培训220余次。有效地提升了服务效能,二是打造了一批特色文化品牌。充分利用好各乡镇的特色文化资源优势,重点培育了茴村书法、酇阳腰鼓、马桥民间文化艺术、高庄民俗、薛湖诗词、陈官庄红色旅游、李寨抗大四分校红色教育等地方文化品牌;打造了太丘“老君堂”庙会、黄口“三月三”庙会、大王集“文化艺术周”、芒山“汉文化节”、城关“民间文化艺术节”等一批乡镇文化品牌;打造了高庄镇车集村舞狮、高跷、旱船,马桥镇梅庙村杂技,城厢乡李庄村舞龙,蒋口镇皮影戏等一批民间艺术特色乡村,挖掘培养了一批基层文化能人,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热情空前高涨。三是数字化建设稳步推进。投入80万元,建成了永城市公共文化数字服务平台,开设了群众点单、场馆预约、艺术鉴赏、艺术培训等服务。总馆和乡镇分馆实现了网上培训、网上展播。同时,总馆积极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展线上服务,各分馆积极组织人员参与,在2020年举办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普及,阅读国学经典大赛,“群星耀中原 美丽新乡村”——河南省第四届艺术广场舞线上展演“2020年寻找村宝”线上大赛等活动。录制了2021年乡村村晚,通过数字服务平台进行了线上播放,数字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一、总分馆制建设情况

按照省厅的安排部署,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关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在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中先行先试,于2017年就开始了总分馆制建设,2018年底,我市29个乡镇就全部建成了文化分馆和图书分馆,在农村社区建成了90个基层服务点。2019年开始,我们又采取示范带动的方式,又打造了10个乡镇示范性文化分馆和图书分馆,在市第一小学建成1个学校图书分馆,并打造了100村级示范服务点。

二、总分馆制推进方式

采取“一个总馆+N个分馆+基层服务点”以市文化馆图书馆为总馆,乡镇文化站为分馆,若干基层服务点为补充的工作思路,选择文化工作开展好的乡镇和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作为试点,围绕“建、管、用”关键环节,扎实推进。是建立双向委托机制。总馆与分馆签订《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双向委托协议书》,任命分馆馆长和业务副馆长,在不改变现有行政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明确总馆和分馆的工作关系、权利、任务职责。是统一管理体系。制定文化馆图书馆总馆、分馆、基层服务点三级运行管理、绩效考核、资源调配等制度,实现总分馆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是统一服务标准。制定《永城市文化馆图书馆总馆、分馆、基层服务点服务标准》,实现文化活动的标准化、常态化。

三、总分馆制运行方式

图书分馆按照“两通四统一”标准运行。“两通”:图书馆总馆和分馆使用统一Sirsi借阅系统,总馆、分馆的图书可以相互借还。即:总馆办理的读者证可在分馆使用,借阅的图书可在分馆归还;分馆办理的读者证可在总馆使用,借阅的图书可在总馆归还;读者证在分馆之间也可相互使用,借阅图书可在分馆之间相互借还。“四统一”:即: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统一培训。总馆统一采购图书,采购图书经总馆采编部门编目,年初根据分馆的借阅量由总管确定每个分馆的图书配送数量和种类,总馆用流动图书车把编目好的图书配送至每个分馆,2020年为10个示范性分馆配送图书4000册。总馆在年初制定针对分馆的培训计划,总馆组织业务人员按照培训计划对分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2020年培训4次 

文化分馆按照“文化活动、辅导培训、演出器材设备调配”标准运行。一是总馆指导分馆制定年度文化活动、辅导培训计划,总馆再根据分馆的工作计划安排好对分馆的文化活动指导、辅导培训等工作。分馆要按照总馆的要求,参与总馆举办的大型文化活动。二是根据分馆的情况,总馆每年要采购一定数量的设备器材,分配到各分馆。三是对各分馆的设备器材、演艺人才进行统计,建立全市设备器材、演艺人才数据库,总馆统筹运行。举行大型文化活动,根据需要总馆可统一调配使用,实现文化资源的顺畅流动,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提升服务效能。

四、总分馆制运行成效

我市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的稳步推进,有效整合公共文化资源促进优质资源向基层倾斜延伸,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建设水平,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一是文化产品供给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向街道广场公园农村社区庭院延伸,人民群众实现了家门口看书、看演出、参加培训等“红色文艺轻骑兵”、“快乐星期天”等演出接连不断,2018年以来共举办大中型群众文化活动60余次,总馆和分馆组织进村演出1600余场,戏曲进校园演出300余场,送图书进村310余次,进村指导培训220余次。有效地提升了服务效能,二是打造了一批特色文化品牌。充分利用好各乡镇的特色文化资源优势,重点培育了茴村书法、酇阳腰鼓、马桥民间文化艺术、高庄民俗、薛湖诗词、陈官庄红色旅游、李寨抗大四分校红色教育等地方文化品牌;打造了太丘“老君堂”庙会、黄口“三月三”庙会、大王集“文化艺术周”、芒山“汉文化节”、城关“民间文化艺术节”等一批乡镇文化品牌;打造了高庄镇车集村舞狮、高跷、旱船,马桥镇梅庙村杂技,城厢乡李庄村舞龙,蒋口镇皮影戏等一批民间艺术特色乡村,挖掘培养了一批基层文化能人,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热情空前高涨。三是数字化建设稳步推进。投入80万元,建成了永城市公共文化数字服务平台,开设了群众点单、场馆预约、艺术鉴赏、艺术培训等服务。总馆和乡镇分馆实现了网上培训、网上展播。同时,总馆积极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展线上服务,各分馆积极组织人员参与,在2020年举办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普及,阅读国学经典大赛,“群星耀中原 美丽新乡村”——河南省第四届艺术广场舞线上展演“2020年寻找村宝”线上大赛等活动。录制了2021年乡村村晚,通过数字服务平台进行了线上播放,数字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一、总分馆制建设情况

按照省厅的安排部署,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关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在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中先行先试,于2017年就开始了总分馆制建设,2018年底,我市29个乡镇就全部建成了文化分馆和图书分馆,在农村社区建成了90个基层服务点。2019年开始,我们又采取示范带动的方式,又打造了10个乡镇示范性文化分馆和图书分馆,在市第一小学建成1个学校图书分馆,并打造了100村级示范服务点。

二、总分馆制推进方式

采取“一个总馆+N个分馆+基层服务点”以市文化馆图书馆为总馆,乡镇文化站为分馆,若干基层服务点为补充的工作思路,选择文化工作开展好的乡镇和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作为试点,围绕“建、管、用”关键环节,扎实推进。是建立双向委托机制。总馆与分馆签订《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双向委托协议书》,任命分馆馆长和业务副馆长,在不改变现有行政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明确总馆和分馆的工作关系、权利、任务职责。是统一管理体系。制定文化馆图书馆总馆、分馆、基层服务点三级运行管理、绩效考核、资源调配等制度,实现总分馆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是统一服务标准。制定《永城市文化馆图书馆总馆、分馆、基层服务点服务标准》,实现文化活动的标准化、常态化。

三、总分馆制运行方式

图书分馆按照“两通四统一”标准运行。“两通”:图书馆总馆和分馆使用统一Sirsi借阅系统,总馆、分馆的图书可以相互借还。即:总馆办理的读者证可在分馆使用,借阅的图书可在分馆归还;分馆办理的读者证可在总馆使用,借阅的图书可在总馆归还;读者证在分馆之间也可相互使用,借阅图书可在分馆之间相互借还。“四统一”:即: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统一培训。总馆统一采购图书,采购图书经总馆采编部门编目,年初根据分馆的借阅量由总管确定每个分馆的图书配送数量和种类,总馆用流动图书车把编目好的图书配送至每个分馆,2020年为10个示范性分馆配送图书4000册。总馆在年初制定针对分馆的培训计划,总馆组织业务人员按照培训计划对分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2020年培训4次 

文化分馆按照“文化活动、辅导培训、演出器材设备调配”标准运行。一是总馆指导分馆制定年度文化活动、辅导培训计划,总馆再根据分馆的工作计划安排好对分馆的文化活动指导、辅导培训等工作。分馆要按照总馆的要求,参与总馆举办的大型文化活动。二是根据分馆的情况,总馆每年要采购一定数量的设备器材,分配到各分馆。三是对各分馆的设备器材、演艺人才进行统计,建立全市设备器材、演艺人才数据库,总馆统筹运行。举行大型文化活动,根据需要总馆可统一调配使用,实现文化资源的顺畅流动,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提升服务效能。

四、总分馆制运行成效

我市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的稳步推进,有效整合公共文化资源促进优质资源向基层倾斜延伸,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建设水平,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一是文化产品供给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向街道广场公园农村社区庭院延伸,人民群众实现了家门口看书、看演出、参加培训等“红色文艺轻骑兵”、“快乐星期天”等演出接连不断,2018年以来共举办大中型群众文化活动60余次,总馆和分馆组织进村演出1600余场,戏曲进校园演出300余场,送图书进村310余次,进村指导培训220余次。有效地提升了服务效能,二是打造了一批特色文化品牌。充分利用好各乡镇的特色文化资源优势,重点培育了茴村书法、酇阳腰鼓、马桥民间文化艺术、高庄民俗、薛湖诗词、陈官庄红色旅游、李寨抗大四分校红色教育等地方文化品牌;打造了太丘“老君堂”庙会、黄口“三月三”庙会、大王集“文化艺术周”、芒山“汉文化节”、城关“民间文化艺术节”等一批乡镇文化品牌;打造了高庄镇车集村舞狮、高跷、旱船,马桥镇梅庙村杂技,城厢乡李庄村舞龙,蒋口镇皮影戏等一批民间艺术特色乡村,挖掘培养了一批基层文化能人,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热情空前高涨。三是数字化建设稳步推进。投入80万元,建成了永城市公共文化数字服务平台,开设了群众点单、场馆预约、艺术鉴赏、艺术培训等服务。总馆和乡镇分馆实现了网上培训、网上展播。同时,总馆积极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展线上服务,各分馆积极组织人员参与,在2020年举办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普及,阅读国学经典大赛,“群星耀中原 美丽新乡村”——河南省第四届艺术广场舞线上展演“2020年寻找村宝”线上大赛等活动。录制了2021年乡村村晚,通过数字服务平台进行了线上播放,数字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一、总分馆制建设情况

按照省厅的安排部署,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关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在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中先行先试,于2017年就开始了总分馆制建设,2018年底,我市29个乡镇就全部建成了文化分馆和图书分馆,在农村社区建成了90个基层服务点。2019年开始,我们又采取示范带动的方式,又打造了10个乡镇示范性文化分馆和图书分馆,在市第一小学建成1个学校图书分馆,并打造了100村级示范服务点。

二、总分馆制推进方式

采取“一个总馆+N个分馆+基层服务点”以市文化馆图书馆为总馆,乡镇文化站为分馆,若干基层服务点为补充的工作思路,选择文化工作开展好的乡镇和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作为试点,围绕“建、管、用”关键环节,扎实推进。是建立双向委托机制。总馆与分馆签订《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双向委托协议书》,任命分馆馆长和业务副馆长,在不改变现有行政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明确总馆和分馆的工作关系、权利、任务职责。是统一管理体系。制定文化馆图书馆总馆、分馆、基层服务点三级运行管理、绩效考核、资源调配等制度,实现总分馆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是统一服务标准。制定《永城市文化馆图书馆总馆、分馆、基层服务点服务标准》,实现文化活动的标准化、常态化。

三、总分馆制运行方式

图书分馆按照“两通四统一”标准运行。“两通”:图书馆总馆和分馆使用统一Sirsi借阅系统,总馆、分馆的图书可以相互借还。即:总馆办理的读者证可在分馆使用,借阅的图书可在分馆归还;分馆办理的读者证可在总馆使用,借阅的图书可在总馆归还;读者证在分馆之间也可相互使用,借阅图书可在分馆之间相互借还。“四统一”:即: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统一培训。总馆统一采购图书,采购图书经总馆采编部门编目,年初根据分馆的借阅量由总管确定每个分馆的图书配送数量和种类,总馆用流动图书车把编目好的图书配送至每个分馆,2020年为10个示范性分馆配送图书4000册。总馆在年初制定针对分馆的培训计划,总馆组织业务人员按照培训计划对分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2020年培训4次 

文化分馆按照“文化活动、辅导培训、演出器材设备调配”标准运行。一是总馆指导分馆制定年度文化活动、辅导培训计划,总馆再根据分馆的工作计划安排好对分馆的文化活动指导、辅导培训等工作。分馆要按照总馆的要求,参与总馆举办的大型文化活动。二是根据分馆的情况,总馆每年要采购一定数量的设备器材,分配到各分馆。三是对各分馆的设备器材、演艺人才进行统计,建立全市设备器材、演艺人才数据库,总馆统筹运行。举行大型文化活动,根据需要总馆可统一调配使用,实现文化资源的顺畅流动,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提升服务效能。

四、总分馆制运行成效

我市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的稳步推进,有效整合公共文化资源促进优质资源向基层倾斜延伸,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建设水平,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一是文化产品供给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向街道广场公园农村社区庭院延伸,人民群众实现了家门口看书、看演出、参加培训等“红色文艺轻骑兵”、“快乐星期天”等演出接连不断,2018年以来共举办大中型群众文化活动60余次,总馆和分馆组织进村演出1600余场,戏曲进校园演出300余场,送图书进村310余次,进村指导培训220余次。有效地提升了服务效能,二是打造了一批特色文化品牌。充分利用好各乡镇的特色文化资源优势,重点培育了茴村书法、酇阳腰鼓、马桥民间文化艺术、高庄民俗、薛湖诗词、陈官庄红色旅游、李寨抗大四分校红色教育等地方文化品牌;打造了太丘“老君堂”庙会、黄口“三月三”庙会、大王集“文化艺术周”、芒山“汉文化节”、城关“民间文化艺术节”等一批乡镇文化品牌;打造了高庄镇车集村舞狮、高跷、旱船,马桥镇梅庙村杂技,城厢乡李庄村舞龙,蒋口镇皮影戏等一批民间艺术特色乡村,挖掘培养了一批基层文化能人,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热情空前高涨。三是数字化建设稳步推进。投入80万元,建成了永城市公共文化数字服务平台,开设了群众点单、场馆预约、艺术鉴赏、艺术培训等服务。总馆和乡镇分馆实现了网上培训、网上展播。同时,总馆积极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展线上服务,各分馆积极组织人员参与,在2020年举办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普及,阅读国学经典大赛,“群星耀中原 美丽新乡村”——河南省第四届艺术广场舞线上展演“2020年寻找村宝”线上大赛等活动。录制了2021年乡村村晚,通过数字服务平台进行了线上播放,数字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一、总分馆制建设情况

按照省厅的安排部署,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关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在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中先行先试,于2017年就开始了总分馆制建设,2018年底,我市29个乡镇就全部建成了文化分馆和图书分馆,在农村社区建成了90个基层服务点。2019年开始,我们又采取示范带动的方式,又打造了10个乡镇示范性文化分馆和图书分馆,在市第一小学建成1个学校图书分馆,并打造了100村级示范服务点。

二、总分馆制推进方式

采取“一个总馆+N个分馆+基层服务点”以市文化馆图书馆为总馆,乡镇文化站为分馆,若干基层服务点为补充的工作思路,选择文化工作开展好的乡镇和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作为试点,围绕“建、管、用”关键环节,扎实推进。是建立双向委托机制。总馆与分馆签订《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双向委托协议书》,任命分馆馆长和业务副馆长,在不改变现有行政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明确总馆和分馆的工作关系、权利、任务职责。是统一管理体系。制定文化馆图书馆总馆、分馆、基层服务点三级运行管理、绩效考核、资源调配等制度,实现总分馆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是统一服务标准。制定《永城市文化馆图书馆总馆、分馆、基层服务点服务标准》,实现文化活动的标准化、常态化。

三、总分馆制运行方式

图书分馆按照“两通四统一”标准运行。“两通”:图书馆总馆和分馆使用统一Sirsi借阅系统,总馆、分馆的图书可以相互借还。即:总馆办理的读者证可在分馆使用,借阅的图书可在分馆归还;分馆办理的读者证可在总馆使用,借阅的图书可在总馆归还;读者证在分馆之间也可相互使用,借阅图书可在分馆之间相互借还。“四统一”:即: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统一培训。总馆统一采购图书,采购图书经总馆采编部门编目,年初根据分馆的借阅量由总管确定每个分馆的图书配送数量和种类,总馆用流动图书车把编目好的图书配送至每个分馆,2020年为10个示范性分馆配送图书4000册。总馆在年初制定针对分馆的培训计划,总馆组织业务人员按照培训计划对分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2020年培训4次 

文化分馆按照“文化活动、辅导培训、演出器材设备调配”标准运行。一是总馆指导分馆制定年度文化活动、辅导培训计划,总馆再根据分馆的工作计划安排好对分馆的文化活动指导、辅导培训等工作。分馆要按照总馆的要求,参与总馆举办的大型文化活动。二是根据分馆的情况,总馆每年要采购一定数量的设备器材,分配到各分馆。三是对各分馆的设备器材、演艺人才进行统计,建立全市设备器材、演艺人才数据库,总馆统筹运行。举行大型文化活动,根据需要总馆可统一调配使用,实现文化资源的顺畅流动,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提升服务效能。

四、总分馆制运行成效

我市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的稳步推进,有效整合公共文化资源促进优质资源向基层倾斜延伸,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建设水平,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了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