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书香社会" 凝聚民族强大合力

作者:发布时间: 2022-03-13 09:44:384118 次浏览

 提起“书香”二字,兴许有的人特别是不少农民朋友还不十分清楚它的含义,但只要说起“书香世家”,大家一定会有所醒悟。因为这四个字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它的使用频率和普及程度都非常高、非常广,大家也一直对世代是读书人的“书香世家”充满尊敬和敬佩。由此,笔不禁想起小时候在家经常听到“穷莫丢书,富莫丢猪”的训诫。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因当时太小,也不完全明白什么意思。现在回想起来,顿时大彻大悟。

提起“书香”二字,兴许有的人特别是不少农民朋友还不十分清楚它的含义,但只要说起“书香世家”,大家一定会有所醒悟。因为这四个字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它的使用频率和普及程度都非常高、非常广,大家也一直对世代是读书人的“书香世家”充满尊敬和敬佩。由此,笔不禁想起小时候在家经常听到“穷莫丢书,富莫丢猪”的训诫。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因当时太小,也不完全明白什么意思。现在回想起来,顿时大彻大悟。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自古以来,我们的先辈们就十分崇尚读书、重视读书、勤奋读书。从宋真宗赵恒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到李太白的“要想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从西汉匡衡的“凿壁借光”、再到孙敬的“头悬梁”、苏勤的“锥刺股”……还有一代伟人毛泽东,他酷爱读书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论是在残酷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无论是在青少年时代还是在中晚年,他始终把读书当成生活的重要部分,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作出了榜样。  

  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科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电视、电脑、手机等大、中、小屏的强烈冲击下,人们传统的阅读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浅阅读逐渐流行,碎片化阅读慢慢盛行。而且更让人担忧的是,中国人现在读书的人群越来越少,用于阅读的时间越来越短,国民阅读率也是呈持续下降趋势,全国人均年读书量已经远远落后于许多国家。有不少外国人到中国后甚至调侃地说:“中国虽有五千年的文化,但从中国人身上看不出这么深的文化底蕴。”  

  也正因为如此,不少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以及有关专家学者高度关注和重视这一社会问题,大家纷纷深入基层一线调查研究,提出了不少非常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提交了《关于制定实施国家全民阅读战略的提案》,建议把全民阅读上升为国家战略。葛剑雄、王明明、白岩松、陈建功、何建明等115名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的委员均在提案上签名。在提案中,明确提出了“由全国人大制定《全民阅读法》、国务院制定《全民阅读条例》”的建议。建议认为,为全民阅读立法,就是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将推动全民阅读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确定政府为促进全民阅读的责任主体。  

  民之所愿,执政所向。在今年全国人大会上,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提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书香社会”,多么温馨而诗情画意的词语,它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意义非常深远,目标非常明确。其一,这说明全民阅读已经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并且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上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其二,这说明国家将从顶层设计,着手构建人人期待的“书香社会”;其三,这说明国家将加大财政预算和投入,包括农村偏远山区、贫困地区的农村也将和城市一样,享受应该享有的阅读公共资源;其四,这说明代表委员们所描绘的“人人爱读书,人人有书读”的书香“理想国”,将在不久的将来变成现实。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建设 “书香社会”,不仅将提高全民的阅读水平、丰富人民美丽的精神家园,而且更能够增加中华文化的厚重,凝聚民族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