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大新发布时间: 2022-03-22 08:36:194357 次浏览
书籍是人类保存自己对内、外宇宙认识的最重要的一项发明。如果要让我给人类的发明创造按重要程度排一个顺序的话,我想排第一的是火,排第二的是树叶、兽皮衣服,排第三的是地穴、草棚,排第四的是手势语言和语音语言,排第五的是文字,排第六的是书籍,排第七的就是图书馆。
01 书籍
书籍是人类保存自己对内、外宇宙认识的最重要的一项发明。如果要让我给人类的发明创造按重要程度排一个顺序的话,我想排第一的是火,排第二的是树叶、兽皮衣服,排第三的是地穴、草棚,排第四的是手势语言和语音语言,排第五的是文字,排第六的是书籍,排第七的就是图书馆。 肯定有人不认同我这样排序。不过这不要紧,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排法。 我觉得,人类在解决了吃穿住三个基本问题之后,开始去关心信息交流、知识保存和传承这些精神上的需求,是很高明的一种选择。 试想,如果没有书籍,我们所有学校的老师,全靠自己的一张嘴和在黑板上的书写,来传承他记忆中的知识,那会是一种多么难以想像的事情? 书籍的出现以文字的发明为基础。公元前3500年,在美索不达米亚乌鲁克(今天的伊拉克),先是出现了文字的雏形——记事的图画,随后出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象形文字——楔形文字。 公元前3300年左右,在中国商代后期的殷都(今天的安阳殷墟)出现了最早的汉字——甲骨文。甲骨文的发现要归功于山东烟台福山县的王懿荣。他任光绪年间的翰林院编修和国子监祭酒,他在京城鹤年堂药铺抓药时,发现一种叫龙骨的药材上有图形文字,遂研究断代为商代甲骨文。1900年,在八国联军攻入北京东便门后,55岁的他因不愿当亡国奴而投井殉国。 世界上最早最原始的图书出在埃及。约在公元前3000年,埃及人开始用生长在尼罗河三角洲的一种类似芦苇的莎草科植物为材料,取其茎髓切成薄片,压干后连在一起制成光滑的纸莎草纸,再用菜叶加烟渣调成墨汁,以芦苇茎作笔在纸上书写象形文字。书写后将其卷起来,扎上细绳,这就是纸草书卷,是最原始的一种图书。 中国最初的书籍是甲骨刻辞、青铜铭文和石鼓文。公元前8世纪开始出现木简、竹简这种正式书籍。东汉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造纸技术,发明了蔡伦纸。咱们的老乡医圣张仲景,是在他行医的后期才开始用蔡伦纸开处方的。到东晋时,朝廷下令用纸写书,这才出现了手写的纸质书。 北宋庆籓年间,布衣毕升首先使用泥活字印刷书籍,出现了快速印刷的线装纸质书。后来,木活字、铜活字和铅活字的出现,使我们在20世纪看到了大批精美的纸质书。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电子书已正式进入我们的生活。我想向埃及、中国和世界上所有为发明书籍贡献出力量的先人,表示最高的敬意。没有他们,20世纪中叶出生的我,可能就不会以写书为业。 珍视书籍,已成全人类的共识。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家庭,都有或多或少的藏书。家庭藏书最多的是德国,德国的几乎每一个家庭,都有书架。德国每个家庭平均藏书约300册。世界上很多生活水平较高的家庭,有专设的书房。 在我的老家构林,过去过年每家都要写一张红纸条贴在墙上,上边写着四个字:“敬惜字纸”。这是在提醒家人,要珍惜自己所见到的写有字的纸片。这代表着当时人们对文字和书写者的敬重。我真心希望这个传统能承传下去。 毁书,已是全人类都遣责的反智行为。在人类历史上,也确曾发生过不止一次烧书毁书的反文明行为。最为著名的是秦始皇焚书坑儒。始皇34年,李斯建议焚书: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秦始皇下令将460余名方士和儒生活埋在咸阳。焚烧书的数量因太多已无法统计。 接下来是乾隆禁毁。他在下令修纂四库全书的同时,展开对图书的大清查,因政治原因列为禁书销毁的近3000余种,六七万部以上。 抗日战争中,日军飞机轰炸上海商务印书馆,东方图书馆中弹起火,后日本浪人再次闯入纵火焚书,致使图书馆内珍本古籍及46万册中外图书化为纸灰。 毁掉一个民族的最好法子是焚烧掉这个民族保存下来的所有书籍。一旦没有了自己的书,这个民族就会逐渐丧失关于自己历史的记忆,丧失掉关于未来的希冀,就会失去活力。 作为一个写书人,我希望这样的事件在今后再也不要发生了。书籍,是我们思想的寄托处,是我们灵魂的栖息地。我们没有理由不爱她! 02 图书馆 图书馆是图书最好的栖身之处。人类知道了珍惜书籍之后,就开始想办法来保护书籍。这便出现了专门保存书籍的图书馆。 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就开始有人知道收藏文字记载——原始的书籍。考古发现,这时在巴比伦的神庙中已收藏刻有各类记载的胶泥板。这是收藏文字记载的开始。之后,希腊的神庙和附属于希腊的哲学学院开始收藏书籍。 接下来,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开始出现了尼尼微图书馆,这是已发掘的古文明遗址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书籍最齐全的图书馆。建立这座图书馆的亚术帝国国王亚术巴尼拔,不管历史学家怎么评价他,反正我认定他是一个伟人。 他在一个热爱和看重物质财富的世界上,忽然想起要为文字记载物——胶泥板——最初的图书,建立一个便于查阅的仓库,这得要有怎样的眼光才能想得出来?!有多少国王整天都在研究如何吃、穿、住、行、玩,独有他在那么早的时代,就开始关注文字记载的传承,关注人类非物质财富的保管,这一点真的了不得! 中国早在周代,就有图书馆的雏形出现。这时叫“盟府”,主要保管盟约、图籍、档案等与皇室有关的资料。我们可以把老子称为中国史上的第一位图书馆馆长,因为《史记》中记载,老子“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这个收藏室,就是藏书之所。史,就是专门管理图书的官职。 从西汉开始,朝廷就开始大量收藏图书了。这时的书多是竹简,也称汉简。第一任丞相萧何在宫内专门设置了收藏图书的石渠阁、天录阁。到汉武帝时,他在宫内修建了专门收藏图书的“秘府”。 东汉桓帝时,开始设置秘书监一职,专管图书秘籍,此职相当于今天的国家图书馆馆长,俸禄是600石米,到了隋朝时,这个职务已经是正三品了。 唐代的乾元殿,曾藏书五万余卷。此时私人藏书越发兴旺。唐末四川眉州的“孙家书楼”,藏书量在四川首屈一指。宋代宋太宗建立崇文院,专门藏书,另建立书库,叫做秘阁。 明代的文源阁是明王朝的国家图书馆。我国最大的类书——11095册的《永乐大典》就藏在阁内。民间也出现了宁波“天一阁”这样的藏书楼,这是当时退隐的明朝兵部右侍郞范钦主持建造,其藏书为研究书法和地方史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此时,朝廷的秘书监一职并入了翰林院。 清代按乾隆的旨意,编纂了巨大丛书《四库全书》,共收著作3503种,79337卷,分藏在北京宫内的文渊阁、盛京的文溯阁,圆明园的文源阁和热河的文津阁。此外,翰林院、国子监、内府也都收藏图书。清光绪28年,也即1902年,清政府颁行《学堂章程》,首次在官方文件中使用由日本引进的“图书馆”一词。清光绪33年,也就是公元1907年,位于江宁的“江南图书馆”建成,这是第一次正式使用“图书馆”三个字。 1912年京师图书馆正式开放。1928年,更名北平图书馆。1949年改名北京图书馆。2000年,改名为国家图书馆。现藏书3000余万册。 图书馆数量的多少,成为衡量一国或一地人群文化素养的一个标志。商场、酒店、客栈、茶馆、咖啡厅很快就能以赚钱多少显示出它的身价和意义,图书馆不行,图书馆非但不能给拥有它的人赚钱,还要它的主人不断地投钱进行维护和维修,是一个标准的赔钱货。但聪明的民族却偏要这些赔钱货,因为它是一个民族提升自身文化水准和素质的重要场所。在8000万人口的德国,竟拥有1.4万多个图书馆,总藏书1.29亿册。平均5700多人就拥有一座图书馆。在以色列,每6万人拥有一座图书馆。 而在世界上的很多国家,几十万人甚至一百万人拥有一座图书馆是寻常现象。就是因为这个差距,我们才会发现德意志民族和犹太民族里出现的哲学家、科学家、金融家、音乐家、作家、诗人的比率非常高。据有关统计说,我们国家是平均每49.5万人拥有一座图书馆。 现在在西方发达国家和一些欠发达但重视文化发展的国家里,最美丽最漂亮的建筑,第一是教堂,第二是皇家的宫殿,第三就是图书馆。 阿德蒙特图书馆是世界上最美的图书馆之一。它坐落在奥地利的阿德蒙特小镇,建成于1776年。它属于阿德蒙特修道院的一部分,整个建筑的构想体现了那时欧洲启蒙运动的精神,“因为关乎思想,所以光应该充满整个房间”。整个图书馆藏书20万卷,最珍贵的是1400多幅中世纪的手稿和530本古书。 位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附近的埃斯科里尔图书馆,屋顶装饰有华丽的壁画,代表七种文学艺术形式:修辞艺术,辩证艺术,韵律艺术,语法艺术,算法艺术,几何艺术和天文艺术。该图书馆已收录于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图书馆里引入数字图书馆会更方便服务读者。数字图书馆的出现,是图书馆接待读者方式的改变,并没有改变图书馆的功用和价值。实体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建立和发展的基础,我们不能因为数字图书馆的出现而否定实体图书馆的存在。二者相互依存、共存,是最好的图书馆生存状态。 只有实体图书馆,对读者的确有不便的一面,因为每个图书馆里都藏书有限;可只有数字图书馆,读者永远摸不到实实在在的书,看不到书的实体形态,闻不到书的香味,也是一种遗憾。何况,电子书与纸质书相比,有三个目前还未克服的弱点,其一是它容易损毁人的视力;其二是不方便回翻查找;其三是必须记住对阅读器进行充电。 此外,电子书的价格目前并不比纸质书便宜多少。即使在最早出现数字阅读的美国,数字图书馆也没能取代纸质图书馆。在欧洲更是这样。我在德国旅行,看到很多德国人的包里都装着一本或两本纸质书,不论是在火车还是在飞机上,只要一坐下来,他们就会抽出书来阅读。 图书馆的责任之一是尽可能多的收藏已出版的书籍。在图书馆工作的人,也就是负责书的收藏者,应该根据自己的财力把已出版的图书尽可能多地都收藏进来。你可以多收藏你喜欢的书,但不要根据自己的好恶来做是否收藏的判断。一些书的价值常常要到后世才能做出正确的认定。对有些书的价值的判断,需要留给历史。比如布鲁诺,他因为宣传日心说、批判经院哲学和神学,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一些图书馆在当时也不再收藏他的书,后来证明,真理在他的手里。 重要的是先收藏。馆藏的目的就是链接古今中外的知识载体,映射知识的历史长河,让人类文明源远流长。 图书馆的另一个责任是收藏各种精英人物的手稿。因为手稿相对于印本而言,也是一种文本形式。不同的人,不同的书写工具和载体所产生的笔迹各具风采,它们是人类文明创造过程的记录形式之一。图书馆作为人类文明智慧成果的一个保存中心,应该将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