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3、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7、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9、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
13、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14、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论语·季氏》1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1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18、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