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发布时间: 2022-10-03 14:11:083791 次浏览
北京,天安门广场,清晨。 66名国旗护卫队官兵护卫着五星红旗,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走过金水桥,行进至广场北侧的升旗区。雄壮激昂的国歌声响起,升旗手张威奋力将国旗高高扬起,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朝霞的辉映下冉冉升起。 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群众肃立,齐声高唱国歌,当国旗升到旗杆顶端,现场爆发出阵阵欢呼声:“祖国万岁!”“愿祖国繁荣昌盛!”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2400多名新入职教职工代表和大一新生等,在天安门观礼台上参加了这场升旗仪式。青年人身姿挺拔,印有“先锋”字样的红色上衣格外耀眼。 “今天
北京,天安门广场,清晨。
66名国旗护卫队官兵护卫着五星红旗,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走过金水桥,行进至广场北侧的升旗区。雄壮激昂的国歌声响起,升旗手张威奋力将国旗高高扬起,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朝霞的辉映下冉冉升起。
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群众肃立,齐声高唱国歌,当国旗升到旗杆顶端,现场爆发出阵阵欢呼声:“祖国万岁!”“愿祖国繁荣昌盛!”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2400多名新入职教职工代表和大一新生等,在天安门观礼台上参加了这场升旗仪式。青年人身姿挺拔,印有“先锋”字样的红色上衣格外耀眼。
“今天的祖国,山河壮丽,国泰民安。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大一新生王静秋说,“我们要把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融汇在学业、事业追求中,做到青春向党、不负人民,争当复兴栋梁、强国先锋!”
爱国主义深入人心,团结奋斗精神昂扬!
新时代10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全社会唱响爱国主义时代主旋律,热爱祖国、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意志无比坚定,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爱国主义,薪火相传融入血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深刻表明,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只要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就能在改造中国、改造世界的拼搏中迸发出排山倒海的历史伟力!”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就是因为爱国主义精神早已融入民族的血脉。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在爱国主义的感召下、在报效祖国的热忱中、在家国情怀的滋润里,不断拼搏奋斗,不断攻坚克难,不断勠力向前……
崇尚英雄蔚然成风——
9月17日上午,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里,国旗覆棺、礼乐低回,枪声鸣响、致敬英烈……第九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此举行,88名为国战斗牺牲在异国他乡的志愿军英烈在祖国的大地上安息。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网络上,哀思如潮,敬意如山:“志愿军烈士永垂不朽!”“魂兮归来,万古流芳!人民永远铭记志愿军的壮举!”……
72年前,当美帝国主义将战火烧到中朝边境,志愿军战士为祖国而战,为和平而战,无惧任何艰难险阻,无惧任何强大敌人,以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钢铁斗志谱写了一曲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
2021年,电影《长津湖》热映,受到高度赞誉。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邵杰说:“影片热映,反映出中华儿女对祖国强大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我们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敌人的力量根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动力源泉。”
牢记历史奋发图强——
今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91周年。北京、沈阳等城市拉响防空警报,路上车辆停驶,共同鸣笛……急促的防空警报声和汽车喇叭声汇成巨响,提醒着国人“牢记历史、维护和平”。
“硝烟已经散去,但警钟必须长鸣。我们一定要奋发图强,把国家建设得更加强大,决不让历史悲剧重演。”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馆长范丽红说。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国家就不可能发展。
连日来,在祖国各地一个个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里,一场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纷纷展开,人们在重温历史、缅怀先烈中,激发爱国心、报国志。
危急关头勇毅担当——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这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
危急时刻,各条战线的抗疫勇士临危不惧。他们中,有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而自己错过救治的医院院长,有牺牲在一线留下幼小孩子的妈妈,也有抛家舍业奋战在社区防控一线的党员干部……面对疫情,中国人民没有被吓倒,而是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壮举,书写下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壮丽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能够经历无数灾厄仍不断发展壮大,从来都不是因为有救世主,而是因为在大灾大难前有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挺身而出、慷慨前行!”
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
事实证明,中国人民的骨头是硬的。战争威胁吓不倒中国人民,极限施压压不倒中国人民,自然灾害摧不垮中国人民,任何困难都难不住中国人民。
红色血脉赓续传承——
9月26日,湖南郴州汝城县文明瑶族乡第一片小学,一堂独特的思政课吸引着孩子们清澈的目光。80多年前,3位红军女战士在长征途中借住在此地老乡家中,发现老乡缺少被褥,临出发时,她们把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下一半留给老乡。
“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校长朱细芬的话令孩子们频频点头。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16日来学校考察的时候,嘱咐同学们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好好学习知识和本领。”朱细芬说,我们探索创新授课方式,利用好身边的鲜活资源,努力将道理和事实相结合,将爱党爱国的红色印记深植于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
参观红色遗址、观看党史视频,演绎红色历史情景、组织歌咏比赛,开展亲子共读、访谈身边典型……各地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次第展开,用红色文化滋养孩子,让思政教育入脑入心,引导广大青少年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爱国情怀激扬青春——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青年学生喊出了时代强音。
不辱时代使命,不负人民期望,各地高校以爱国情怀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北京大学打造覆盖全体大一新生的思政实践课,将课堂延伸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科研院所、革命老区、脱贫一线;
武汉大学将抗疫实践案例融入教学,成立全国高校首家“弘扬抗疫精神,坚定爱国力行”宣讲团;
西安交通大学邀请西迁老教授走进课堂,讲述“西迁精神”,鼓励学生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绽放绚丽的青春之花。
榜样力量引领风尚——
在江苏灌云县开山岛民兵哨所,一批批年轻的守岛人追随着“人民楷模”王继才的足迹,让国旗在黄海前哨猎猎飘扬。
90后开山岛民兵哨所所长陈志显说:“我要像王继才那样,守岛,爱国,用不懈的努力给生命赋予意义。”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60多年深藏功名的战斗英雄张富清,为掩护战友身负重伤的扫雷英雄杜富国,为莫高窟研究保护执着坚守的敦煌女儿樊锦诗……模范人物在各行各业不断涌现,他们的家国情怀、奋斗精神、高尚情操,感召和激励着亿万国人。
以文化人凝心铸魂——
连日来,参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观众络绎不绝。走进党史馆西侧广场,很多参观者都被广场上矗立的五大主题雕塑所震撼。《旗帜》《信仰》《伟业》《攻坚》《追梦》,5组气势恢宏的雕塑,讲述着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历程。
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最让我震撼的是党旗雕塑,那么庄严肃穆,令人追忆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感佩党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观众钱晓琳说。
《旗帜》主创、雕塑家吴为山说:“这面旗帜意义重大,它是方向的引领,是革命的希望。创作这样一个作品就是要体现党的本质属性、党的初心,体现党带领人民战胜千难万险的气概。”
爱国主义主题文艺作品大量涌现,爱国之情喷薄而出、家国情怀感人肺腑,激发起中国人民的向心力、凝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
时光的年轮刻下10年非凡轨迹,见证伟大爱国主义精神的磅礴伟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伟大变革,辉煌成就鼓舞人心
新时代,中国人民自豪而自信。
自豪从哪里来?从伟大事业的辉煌成就中来。
自信从哪里来?从团结奋进的生动实践中来。
9月27日, “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开幕。展示我国科技水平和制造能力跃升的自主研发关键产品实物、模型,反映功勋荣誉表彰体系日益丰富完备的勋章、奖章,国家级重大出版项目《复兴文库》,再现脱贫攻坚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历史进程的实物、图表、图片……6000多项展览要素生动记录新时代10年党和国家事业的伟大成就、伟大变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火热的建设遍布大江南北,高质量的发展激动人心——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14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万美元,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超过4亿人;“嫦娥揽月”“北斗组网”“天宫初建”“天问探火”“蛟龙入海”,重大创新成果接连不断,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连续10年提升;货物加服务贸易总额2020年以来连续两年全球第一……
14亿多中国人民豪情万丈,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描绘出气象万千、多姿多彩的奋进画卷。
——伶仃洋上,港珠澳大桥宛如巨龙、跨越碧波,桥上车辆往来穿梭。这座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成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纽带。
今天,粤港澳大湾区以不到1%的国土面积创造出全国12%的经济总量,成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迈出坚实步伐。
快速发展吸引着港澳有志青年来到这片热土创业。香港青年陈升8年前选择进驻深圳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开启“筑梦”之旅。
“站在深圳向北看,我看清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向南看,我对‘一国两制’的伟大实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陈升说,“在前海,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中国速度’,中国青年就是要肩负起使命,用奋斗为国家赢得光明的未来。”
——山东沂源县浇花泉村,一座座蔬菜大棚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运送芦笋的小车川流不息……
“这一棚能卖六七万元,能换一辆小汽车!”在大棚里,驻村第一书记戴群正和农户采芦笋,丰收的喜悦挂在每个人的脸上。
连续10年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耕耘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线,戴群见证了沂蒙山深处浇花泉村的“幸福花开”。
浇花泉村曾是典型的穷村,土地少而贫瘠,村民生活艰辛。脱贫攻坚战中,村党支部领办成立了专业合作社,种起了受市场欢迎的芦笋,去年村集体增收31万元;站在村南头远眺,整齐划一的光伏板熠熠生辉,利用光伏发电,一年村里就收入15万元。稳稳握住“绿色”和“阳光”两张存折,共同富裕的道路越走越宽。
2021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在辽宁沈阳铁西区,一座占地29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汽车工厂近期投产,这是宝马集团在沈阳落地的第三座整车厂。
外商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持续看好。今年前8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927.4亿元人民币,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6.4%。
10年来,我国开放型经济跃上新水平。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服务贸易第二大国、使用外资第二大国、对外投资第一大国,成为近200个经济体的主要贸易伙伴。共建“一带一路”深入人心、成果丰硕,已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积极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与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9个自贸协定,自贸“朋友圈”不断扩大。
——江西鹰潭市信江国家湿地公园,白鹭、斑嘴鸭或在空中飞翔,或在水里嬉戏。
“监测数据显示,湿地公园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不断增长,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就达到20种。”鹰潭市林业资源监测和服务中心主任朱志平介绍。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江山如画,造福人民。10年来,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安全屏障越筑越牢。我国累计完成造林9.6亿亩,占全球人工造林的1/4,森林覆盖率提高3.66个百分点,达到24.02%。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近万处,约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8%,74%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大熊猫、藏羚羊、亚洲象、朱鹮等珍稀物种数量显著增长……
——山东东营垦利区,大堤向远方蜿蜒而去,黄河静静流淌。陈建武走在黄河河堤上巡查,阳光透过树叶在他的背上留下斑驳的光影。
作为垦利区黄河河务局义和管理段段长,陈建武一直守护在这126公里的沿黄岸线。这10年,陈建武感受到治河事业的巨大进步。
上游调水调沙、下游疏浚河道,黄河不再断流,黄河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以前断流加上泥浆太多,河里见不着鱼,现在河边都能钓到鱼了。”陈建武说。
黄河安澜,海晏河清,盛世胜景,振奋人心。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已经开工,治理河道878公里,涉及河南、山东两省42个县(市、区)。工程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提高河道排洪输沙能力。
——江苏盱眙县希望小学,蓝天白云下,绿色的球场、红色的跑道、黄白相间的教学楼,十分醒目。操场上跃动着孩子们奔跑的身影,欢笑声传得很远……
不知不觉间,教师朱玉荣已在这间乡村小学坚守了16年。“刚来时,学校没有英语教师,只有1栋教学楼,班级图书箱仅有少量的书,孩子们一年也看不到几本课外书。”朱玉荣回忆道。
“这几年,学校的条件眼见着越来越好了,高低不平的操场变成了塑胶跑道,综合楼里舞蹈房、实验室、图书馆、心理辅导室等一应俱全,每个班级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一体机。学校已实现网络教学环境全覆盖,农村孩子也可以通过网络与城市的孩子们同上一堂课,获得更多优质资源。”朱玉荣自豪地说,“我们的孩子越来越自信、越来越阳光,老师们待遇更好、更有干劲。”
——战机呼啸划过天空,突破敌军密集防护,精确制导炸弹瞬间摧毁目标……空军航空兵某旅旅长李凌和战友驾驶国产歼—20战机刻苦训练。
李凌所在的这支航空兵部队,前身是人民空军首批组建、首支参战、首获胜绩的航空兵部队,历史上曾被授予“空军第一师”荣誉番号。70多年前,正是凭着“空中拼刺刀”精神,这支部队在抗美援朝作战和国土防空作战中立下赫赫战功。
“祖国用‘第一’为我们命名,我们用‘第一’来回报祖国,一定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优异答卷!”李凌说。
10年砺剑,我军展开历史上力度、深度、广度空前的整体性、革命性变革,今天的人民军队正以突飞猛进之势向着世界一流军队的目标加速迈进。
…………
上一个:尊老敬老习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