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风折射的其实是世风,所以读诗不了解诗人、不了解时代是没有灵魂的。《在唐诗里孤独漫步》不仅在写诗、写诗人,更像在写一首挽歌,悼念一个时代,一种精神,一种境界。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初唐时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的雄浑壮阔,盛唐时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潇洒飘逸,晚唐时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迷离忧伤吧!
《在唐诗里孤独漫步》一书是对唐诗名篇的赏析,书中解读了王勃、陈子昂、张若虚、王维、孟浩然、王昌龄、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四十多位诗人的代表作品。作者把唐诗放回历史的大背景下去读,以唐诗发展的轨迹为线索,突破传统,结合音乐、电影等审美对唐诗进行知识性解读,又从诗人的命运沉浮、人生际遇及作诗缘起和影响等角度,对诗人进行中肯而不失趣味的介绍,最终撩起时代的面纱,让诗人从悠远的作品中走出来,走进我们的生活。
李白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一个春天的夜晚,诗人在花丛中摆下了一壶酒,头顶月光如水,脚下疏影横斜,但是,没有人陪着他一起酣饮。
对诗人来说,孤独是结果,也是原因。似乎所有的诗人都曾经有过这样寂寞和孤独的时刻。
影子,既是低于诗人的众生,也是曾经的诗人,是他的源头;月亮,既是高于诗人的神灵,也是诗人神性的自我,是他内心梦幻和理想的写照。而诗人就在这过去的我、现在的我、神灵的我中间徘徊着,凌乱着,寂寞着,孤独着。弗洛伊德说,每个人都有三个“我”:本我、自我和超我。影子就是李白的本我,月亮就是李白的超我。灵魂对超我的念念不忘与肉体无法摆脱本我的羁绊,是诗人孤独的原因,也是诗人伟大的源泉。
写初唐四杰,作者毫不避讳王勃的狂傲、杨炯的残忍、卢照邻的悲观、骆宾王的孤注一掷,反而说“他们有虚伪,却教会我们真诚;他们有苦难,却教会我们珍惜;他们有失意,却教会我们乐观;他们有卑微,却教会我们自尊”。
骆宾王最早在道王府里任职,不受重用,后来转为长安主簿,也不见得志。再后来担任侍御史,因上书纵论天下事,得罪了武则天,于是被诬陷贪赃,扔进了监狱。他在身陷囹圄之时写下了下面这首诗:
咏 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写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陈子昂未必不知道,只有麻雀、斑鸠那样的凡鸟,才会整天聚在一起,它们不会有鸿鹄那样的寂寞,不会有苍鹰那种无法回避的孤独。
公元7世纪的某一天,唐朝国都长安,人们奔走相告,传着一个消息:昨天,一个自称擅长音律的青年买了一把价值百万的琴,今天,那个青年要用那把琴当众为大家演奏。青年还没来,约定的地方已经站满了人,大家翘首以待,想听听那价值百万的琴能奏出怎样的天籁之音。青年终于来了,在大家充满期待的注视中解开琴囊,取出那把昂贵的琴,但是,他并不急于弹奏,而是站在人群中央,讲了一番话:
“我是四川的陈子昂,虽无二谢之才,但有屈原、贾谊之志,我携带诗文百篇,自蜀入京,无人赏识。可是大家听说我要弹奏这把价值百万的琴,观者如堵。其实,这种乐工的低贱小技,又能算得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