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立基于文化底蕴之上,洋溢于文化自觉之中,是人们对文化由认知、理解,而认同、确信的心理状态。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表现为对根植于5000多年文明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确信,对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确信,蕴含了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
文化自信是支撑青年成长的精神筋骨,青年是文化自信的生力军。进一步夯实增强全民族文化自信,需要不断以青春之力激活文化创新创造。
文化自信是青年融入世界的“底气”。伴随着综合国力的持续提升和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中国青年主动担当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使命,在扎根中华文化沃土的基础上以开放包容的胸怀登上全球舞台,以平视的姿态向世界展示锦绣中国、表达青年观点,用青春话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成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使者、文化交流的“代言人”。“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新时代中国青年以更加自信、自强的姿态,在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中贡献青春力量,以青春之力让世界听见中国声音,以青春之声让世界看到更真实、立体和全面的中国。
青年是坚定文化自信的生力军。新时代中国青年正以蓬勃向上的朝气和势不可挡的锐气,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近年来,武大青年学子投身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武当山等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用科技为文化遗产“云备份”;坚守盘龙城遗址,为盘龙城考古搭建数字化管理平台,挖掘阐释文物价值,活化利用文化遗产;研发“中国古代简帛字形、辞例数据库”,让沉默的文物“说话”……以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保护正在成为武汉大学青年人眼中很“酷”的事业。去年底,“90后”传统文化类短视频创作者李子柒,停更三年后首发“漆器”非遗作品短视频,在海外平台发布10分钟后,评论迅速突破5000条,当晚9时,其YouTube粉丝订阅量突破2000万。今年初,“80后”导演饺子携团队创作的《哪吒之魔童闹海》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成为电影票房的顶流……年轻一代正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诠释着文化传承的青春表达。
武汉大学。 龙泉 摄
“高山景仰攀逸驾,毋负青年志气豪。”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文化自信越强劲,越能汇聚“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越能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在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广大青年需要更深入地学习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更广泛地学习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有力地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刻把握文化自信之于民族复兴、青年发展的重要意义,秉承中华文化基因,赓续红色文化血脉,以接棒者的姿态让文化自信充满青春的力量,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注入更为强大的青春正能量。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自觉争做中华文明的传承者。文化传承,代有其责。肩负新时代的文化使命,青年要在真学、深学的基础上,深刻把握文化“传承”与“创新”,认识到坚守文化根脉对文化创新创造的重要价值,认识到传承好中华文明是实现文化“两创”的重要基础;要深刻把握文化自信中的“今”与“古”、“内”与“外”,既要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及其对人类文明的独特贡献,也要充分肯认新时代的文化创新创造成果;既要自豪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要礼赞并全力推进新时代新的文化创造;既要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要自觉践行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真正成为中华文明薪火的传承者。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自觉争做文化传播的先行者。青年拥有坚定的文化自信,才能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赋予中华文明以鲜活的生命力,推动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传播力。作为青年,要不断激发文化自觉、深挖创新潜能,以高涨的创新热情和创新动力,用新鲜、有趣、多元的方式推动中华文化“破圈”传播,在打造文化IP、构建新媒体传播矩阵、创新元宇宙文化空间、非遗数字化保护、AI人机共创等文化创新发展的前沿领域、新兴领域有所建树,发挥青年思维活跃、技术娴熟等优势,创新年轻化的文化表达方式、开辟文化传播的青年视角,在文化创新创造中注入更多青春活力、更强青春力量。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自觉争做文明互鉴的开拓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造”,“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青年要立足文化体验、文化创造、文化研究和文化传播等多维文化实践,在守正创新中推动中华文化创新创造。一方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融合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寻觅中华文脉与当代创造的融合,探索红色基因与先进文化的融合,推动中华文化在古老文明与现代中国的对话中谱写新篇章;另一方面推动跨文明对话交流,在文明交流互鉴中讲好中国故事,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注入青春动能,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精神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很多高校的校训和传统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是一致的,比如北京大学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开大学的‘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武汉大学的‘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等等”。武汉大学将大力弘扬校训精神,高扬“谋求人类福祉、推动社会进步、实现国家富强”的价值追求,涵育“尊重知识、崇尚学术、开放包容、追求卓越”的大学文化,加快凝练珞珈精神谱系,自觉“用国家的大事业磨砺青年人的真本领”,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团结凝聚广大青年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