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年间,王三善家是永城当地的名门望族,其父王禄曾做过京官,是方园几百里有名的富商。
王三善十七岁那年,王禄让他去南京要帐。在讨得三万两银子后,王三善不顾佣人的再三催促,在南京城中闲逛起来。一个偶然的机会,王三善来到秦淮河畔一个春院胡同,被一家门上“虽是花街柳巷,实乃干净人家”的对联深深吸引,便走了进去,就这样结识了南京有名的歌妓苏三。苏三原名叫郑丽春,时年十六岁,祖籍山西大同。因生父去世,就随母改嫁到苏家。后来山西大灾,继父也不幸身亡,苏三又随母逃荒至南京。不幸母亲又身患重病,万般无奈之中,苏三进了妓院,起艺名为苏三,卖艺不卖身。王三善和苏三一见钟情,不仅一掷千金把妓院老鸨积年欠下的债务全部偿还,还请来能工巧匠造了座百花楼给苏三做卧房。因两人名字同有个“三”字,王三善特意为苏三取名玉堂春。王三善为了苏三倾其所有,很快便将要账所得的三万两银子挥霍一空。妓院老鸨设计将他赶了出去,王三善只得流落街头。苏三多方打听,才在一座破庙里找到王三善,并赠上银两让他回家求学。王三善离开后,任老鸨如何威逼毒打,苏三誓死不接客,老鸨便将她卖给山西一沈姓富商为妾,后苏三遭沈妻陷害被定成死罪。就在苏三从洪洞县起解到山西太原后,已经官拜山西巡抚的王三善为苏三平了反,但是也得罪了贪官,被皇上以与妓女有染有伤风化为由罢官还乡。有情人终成眷属,王三善把苏三带回家乡永城大王庄,两人的生活一度很幸福。然而好景不长,一年的农历九月,两人在后花园赏花,王三善看到百花凋零,唯有金菊和鸡冠花争相怒放,便问苏三:“爱妾,你除了喜欢海棠花之外,还爱什么花?”苏三道:“君看鸡冠花亭亭玉立,中壮绛透,花红耀明,妾最为喜爱。”“此花虽好看,其根最臭,有何可爱?”王三善不加思索,脱口而出。这句话正好戳到苏三的痛处,她猜想王三善一定是讥笑自己身在烟花之中那段“其根最臭”的经历,不禁肝肠寸断,纵身从楼上跳了下去,当即身亡。惊呆了的王三善扶尸恸哭,羞愧难当。因苏三出身卑微,尸体不能入祖坟,只好被埋在了一边。后来王三善为国捐躯,也终因封建礼教的束缚而没有与苏三合葬。为了使后人记住苏三,有心人在王三善的墓旁埋一条石,刻上苏三墓的位置,还在苏三的墓地两旁各栽了一棵葛花树和海棠树,象征着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而根据这段真实的历史故事创作的传统剧目《玉堂春》,从明代以来一直在全国流传不衰,大王庄也因为王三善和苏三的故事享誉中外。(本文来自永城市政协文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