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馆内新闻] 守正创新,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2023-03-31 14:06:42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国家强。回顾历史,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跃进与升华,都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党的二十大深刻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命题,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厚植文化自信,有利于不断夯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文化根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更强大的力量。
  • [馆内新闻] 龙”字:中华文化独特精神标识

    2023-03-29 14:17:19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和独特精神标识,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象征,也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在中国,龙文化源远流长,“龙”拥有庞大的神话家族和广泛的民俗信仰。在神话中,“龙”威武刚健、神通广大、变幻莫测,能够呼风唤雨、翻江倒海、无坚不摧。因此,“龙”字寓意刚健、强大、威武、文明,构成了龙马精神、龙凤呈祥、望子成龙等诸多美好词汇。今天,随着考古学材料的不断丰富和古文字研究的深入,“龙”字作为中华文明核心密码的事实日渐清晰。
  • [馆内新闻] 夫子山孔子行踪考探

    2023-03-28 08:18:56
    孔子行经芒砀山,避雨夫子崖下,最早见于夫子崖前文庙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碑文的记载:“云是自曹之宋当日所避风雨也”。清乾隆年间的《勒名碑记》沿袭此说:“圣祖先师自曹之宋时道出避雨于此”。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永城县志·古迹志》记载:“世传孔子自宋返鲁,避雨其中”。孔子经过芒砀山究竟是“自曹之宋”,还是“自宋返鲁”呢?这两个行程都经过芒砀山,但一来一去,方向是相反的,时代背景也有所不同。
  • [馆内新闻] 丰子恺:画的都是生活,讲的却是人生

    2023-03-27 10:33:05
    提到丰子恺,我们都知道他最为人熟知的身份是画家。他的绘画雅俗共赏,幽默风趣,用笔简练又充满意境,有批判,有关怀,还有温情,画的都是生活,讲的却是人生。他的漫画演变的过程,也可以看成一部浓缩的中国近现代漫画史。
  • [馆内新闻] 一个农民眼中的中国诗词简史

    2023-03-25 08:50:02
    中国诗词压卷之作是《击壤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据传这是四千多年前尧时一个老者,在自家地头休息时。席地而坐,拍地而唱。这首诗无韵无律。在当时连顺口溜都算不上。充其量算是个口号。没事时喊上俩嗓子。 西周初建,周公就组织人员搜集夏、商的民风,集成了《诗经》。至孔老二时,其又增加了周之民风。诗有韵。 商朝以后:周、楚并立。各八百多年。故楚有《楚词》。故周曰诗,楚曰词。风格各异。 至汉朝前期,在楚辞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汉赋。在诗经的基础上发展成了,乐府诗。她们是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