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馆内新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与传承创新路径

    2025-06-08 15:56:37
    在当代社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独特的时代魅力,它既是民族精神的深厚根基,也是驱动社会进步与创新的不竭动力。其中蕴含的哲学智慧、道德观念和艺术审美,为现代社会的治理实践、文化建设和国际文化交流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与灵感。为更有效地传承与弘扬这一文化遗产,我们要开辟创新之道,融合传统精髓与现代社会的实际需求,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普及;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文化传播方式;鼓励跨领域融合,推动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及国际交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
  • [馆内新闻] 【青春逐梦 高考时刻】快乐迎高考 自信赴征程

    2025-06-07 08:28:44
    高考在即,全国各地考生将迎来人生重要时刻。为帮助广大学子缓解压力、提振信心,各地高中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减压活动,通过趣味游戏、心理辅导等方式,让考生们在紧张的备考之余舒展身心,以更加平和、自信的姿态迎接人生大考。
  • [馆内新闻] 中华文明的核心遗产主要有哪些?

    2025-06-06 08:53:19
    到中华文明5000年留给中华民族的遗产,人们往往会提起四书五经、唐诗宋词、丝绸瓷器、国画京剧这些熟悉的可见的东西。然而,除了唐诗宋词绘画各地美食以及一些古建筑(建筑留下来的已经不多了)这些可见的熟悉内容外,那些浸润入中华民族精神中的因子才是他传承给中华民族最核心的遗产。
  • [馆内新闻] 建成文化强国的第一性原理

    2025-06-05 08:10:41
    当前我国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实现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相对于经济科技等硬实力,文化意义的强,本质上是精神层面的强韧,国家的文化强大,其根源是基于国族文化认同的人民同心同德自强不息,所谓人心即天下。国家文化建设的使命愿景必须与最大多数国民的文化权益共生共荣才能有效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着眼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中国的文化建设必须以人民为
  • [馆内新闻] 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2025-06-04 08:53:27
    当前,随着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速融合,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正在实践中形成,对技术、数据、人才等创新要素的权利分配、治理结构、合作模式等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深刻认识新型生产关系与新质生产力的运动变化规律、本质结构、表现形式和典型特征,有助于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破除阻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中国式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