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口村、筢子杈子村的由来,柏山村的故事

作者:发布时间: 2024-03-28 15:02:072249 次浏览

两口村、筢子杈子村的由来,柏山村的故事

两口村的由来


图片


在永城市马牧镇西南约8公里处有一个两口村。提起这个村名的由来,很多人会想到可能最初这个地方只住着一对夫妻,后来经子子孙孙逐年繁衍发展的;或是因天灾、人祸等特殊原因,使这个村曾遭受灭顶之灾,仅有夫妻两个人生存下来,以后又发展起来的。


其实,这个村名的由来与一个正义战胜邪恶的故事有关。


明万历年间,现在的马牧镇东北约3公里处有一个规模很大的村叫丁老家。丁老家有一个土豪叫丁三豹,他仗着家中有人在京当大官,无恶不作,连河南巡抚、永城县令也不放在眼里。


本来,丁三豹家有良田千亩,骡马成群,县城还有地产、有生意,可他就是不知足,常干一些强取豪夺、欺男霸女的勾当。就算这样,他仍不满足。后来他竟命管家做了许多小彩旗,在彩旗上印一个大大的“丁”字,他的人把旗插到哪里,哪里的田就是他的,人也是他的,必须跟他姓丁,当他的长工。人们稍有反抗,轻则鞭抽棍打,重则送交官府治罪、坐牢,以至方圆数十里内,鸡飞狗跳,人人自危,人们躲避丁三豹就像躲避瘟疫。


这天,丁三豹的管家带着几个地痞插旗圈地到了离丁老家十多里远的郭营。正要到一块地里插旗时,却见地边站了一个膀宽腿长、身高体壮的黑大汉。


只见这个黑大汉双臂紧抱、瞪着凶光逼人的一双大眼,不言不语。地痞们向东他就向东,向西他也向西,就是不让这帮仗势欺人的地痞进地插旗。


丁三豹的管家从来是两条腿上绑铜锣——走到哪响到哪,从没见过像黑大汉一样如此大胆不要命的。他仗着人多势众,恶狠狠地朝众人喊了一声:“上!”


听到命令的地痞们一个个握拳举棍,同时扑向黑大汉。


那黑大汉面对强敌,不躲不避,待他们拳脚棍棒就要砸到自己身上时,只见一个转身,大腿一扫,七八个地痞同时狼狈倒地。


还没等他们爬起来,大汉伸手抓起一个地痞,只轻轻一甩,地痞就被甩到八九米远的一个污泥坑里。


看到这阵势,管家顾不得体面,转身就跑,其他人急忙爬起来,歪歪扭扭狂奔离去。


此时,只听那黑大汉高喊:“我叫郭三斗,不管三豹子,还是野豹子,胆敢到郭营圈地,爷就让他变成死豹子。”


丁三豹听众人七嘴八舌说完后气得七窍生烟,他在院内转了几圈,心生一计,急忙安排管家手持请帖,去请郭三斗,并让管家转告他:“家人对壮士多有得罪,我丁三豹当面赔礼道歉”。


众乡邻听到消息后,都认为丁三豹此举一定没安好心,力劝郭三斗婉言相拒。


郭三斗却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倒要看看这恶豹子能玩出啥花样。”


郭三斗只身一人走进丁府,发现丁家已布置好埋伏。他不动声色,一屁股坐到丁家客厅的正位上。


丁三豹一边说着“壮士,多有得罪”,一边抓起桌上的一把尖刀,“啪嗒”一声扎起一块牛肉,砸向了郭三斗。


郭三斗毫不躲避,待尖刀和牛肉飞来时,只轻轻张口,便把尖刀牛肉同时咬进口中,他嚼了嚼后“噗”一声,那把尖刀腾空飞起,直奔丁三豹。丁三豹急忙躲闪,却见尖刀在面前转了一圈又转了回来,“咔嚓”一声,直直扎在了丁三豹的桌上。


丁三豹惊魂未定,却听郭三斗说:“好大一根骨头呀。”


同桌的管家等人早吓得魂飞魄散。


还没等他们回过神来,又见郭三斗抓起桌上的尖刀,用力捏了捏,一把尖刀捏成了一把铁屑。


郭三斗把手中的铁屑轻撒在桌上的牛肉上,然后端起盘子狼吞虎咽,一边吃一边说:“好香料!好香料!”又抓起桌上的酒瓶,用手捏碎瓶口,一仰脖喝得干干净净。


郭三斗起身欲走,却听见两边屏风后面发出异响。


此时,丁三豹才如梦初醒,战战兢兢地拿起桌上的酒杯举在手中。


原来,丁三豹事前同两边埋伏的打手约定,只要他手中的酒杯不落下,打手们就不要动手。如今,他已见识了郭三斗的厉害,怎敢造次?弄不好还会搭上自己的性命,只得举着酒杯,恭恭敬敬地把郭三斗送出村外。


从此以后,丁三豹再不敢派人去骚扰郭营,郭营人得以安心种田。郭营以西以南同郭营以北以东,犹如晴天丽日和乌烟瘴气两重天,两边的人们都称郭营为善与恶、好与奸的“两届首”。时间长了,慢慢地把“两届首”误读为“两口”。再后来,就把郭营叫作“两口村”了。




柏山村的故事


图片


历史上的柏山是美丽的。她头枕浍水,安详静卧于千里大平原上,一山凸起,全身披翠,高低有致的柏树林覆盖了整个山岗,引得周围的鸟儿纷纷择绿而居,四季欢歌。


当年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因连续两次进士不第,四处云游,走到柏山时便被这里的风景迷住了,不仅住下来传经讲道,还题写了《题柏崖山》这首诗:“半空豁然雷雨收,洗出一片潇湘秋。长虹倒挂碧空外,白云走上青山头。谁家绿树正啼鸟,何处夕阳斜倚楼。道人醉卧岩山下,不管人间万事愁。”


道风仙骨、超然世外的吕洞宾可以“不管人间万事愁”,但柏山村石匠石来子却愁颜难开。


一天,石来子到山上采石,看到林深处有一个地方异光散射,他好奇地走过去,并沿着散光处向下深挖,没想到挖出一块奇特的石块。这石块晶莹剔透,托在手里沉甸甸的。


石来子一时搞不准石头的价值,便亲自走到都城请名家鉴定。鉴定者反复用特殊工具审视,最后高兴地说:“恭喜,恭喜!你得到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玉。”


石来子喜得奇宝的消息很快传开。


当地人称“半天雷”的恶霸听到石来子得宝的消息后,带着几个随从找到石来子,说石来子偷了他家的祖传宝玉,强行让石来子交出来。石来子不从,半天雷便将石来子囚禁起来,严刑拷打。


石来子被恶霸带走的消息很快被时任宋国司城的子罕知道了。


子罕是商丘人,早就耳闻半天雷称霸一方,无恶不作,正准备派人查实治其罪,恰巧遇到此次其巧取豪夺、私刑良民的事,便派人将半天雷带到了公堂。


子罕问半天雷:“你说石来子偷了你家珍宝,你家珍宝是哪一代所得,从何得来,何时传给你的?”


半天雷一时语塞。


子罕又问:“你家珍宝是什么时间丢的,在何处丢的,有谁可证明?”


半天雷仍支支吾吾。


子罕再问:“你家珍宝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几斤几两?”


半天雷更无言以对。


子罕一拍桌案:“大胆半天雷,你平时横行乡里,作恶多端,早有人告发你的罪行。现又强夺他人宝物,私设刑堂,明目张胆地欺压百姓。如不从实招来,定让你尝遍大刑的滋味。”


半天雷平时在民间作威作福,哪见过如此阵势,早吓得骨酥体颤、魂飞魄散,不仅当场交代了诬陷石来子强行夺宝的罪行,还将多年来如何强夺田园、霸占民女等罪行一一交代清楚。


子罕查实半天雷罪行,将其公开杖毙,并命人抄没半天雷家产,放出石来子。


石来子感念子罕的大恩大德,便捧着宝玉,献给子罕。


子罕坚辞不收,并对石来子说:“你以宝玉为宝,我以清廉为宝,我若收了你的宝玉,你和我都失去了最珍爱的宝贝。为了咱们最心爱的东西,这宝玉无论如何我都不能收。”


石来子说:“现在大家都知道我有如此宝玉,我若再留着,不但宝玉难保,恐怕我的命也难保。”


子罕觉得石来子说得有道理,便命人帮石来子卖了宝玉,将卖玉钱交给了石来子。


从此,石来子在柏山村过上了幸福日子。


如今的柏山村,平整的硬化道路通往家家户户,路两侧鲜花争艳,醒目的宣传牌点缀于新修的亭台阁楼之间,村内月牙井、大观园、文化广场等平添了山村的灵气,一幅水清民乐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筢子杈子村的由来


图片

上一个: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着力点

下一个: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