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古代名胜莲花池

作者:朵朵科技客服发布时间: 2021-11-29 13:55:43243 次浏览

永城古代名胜莲花池

永城古代名胜莲花池

盛朝新


莲花池,一个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它位于永城老城南城墙外,是明清时期永城的城湖。湖以盛产莲藕而闻名,盛夏季节,莲叶一望无际,接天碧叶,一片青翠,映日荷花,鲜艳夺目,湖水和城河相连,溪流碧波荡漾,水草丰美,鱼虾丰盛。是当时永城一大风景名胜。

据明代嘉靖《永城县志》记载,莲花池的范围“东西二里许,南北亦如之。旧隶儒学。《一统志》云,莲花池周回六里余”。莲花池美丽的景色吸引着官员和文人前来赏景赋诗。明朝正统十三年,永城训导浙江临海举人陈聪在纂修《永城县志》之余,写了一首《莲花池钓矶》,诗曰:“茅屋幽栖古屿东,生涯性向钓竿中。短蓑数点芦花雪,斜日几丝杨柳风。晦迹已知占在盅,佐时懒说兆非熊。得鱼迤逦暮归去,长啸一声秋水空。”

明朝景泰三年,永城教谕,诗人周叔刚对偎依在城池南面的莲花池秀丽的风光非常赞赏,写《莲花池》诗一首。诗曰“黉门二里余,碧沼重堪夸。活水沉秋月,蒙泉沁藕芽。风熏擎绿苔,雨霁绚红霞。净侣濂溪上,何须住浣花。”

清朝顺治年间(1659年),暴雨连绵,洪水肆虐,莲花池也被淤积为沼泽,从此失去烟波浩渺湖光荡漾的景色。虽然规模缩小了,但依然保持着几处较大的水面,风光仍旧不错。当时有文人赋诗一首《咏莲花池》,“泽国逢霖总逝波,绕城高阜涌秋荷。不堪花实谋晨爨,尽祝鱼罾供岁科。父老伤心凭古堞,儿童学棹和新歌。欣闻节府绘图上,肯令哀鸿叹奈何?”

由于莲花池规模的不断缩小,大片的湖底裸露,变为荒地,于是便有附近居民开荒种地。但是政府的税收也随之而来。据清朝光绪二十九年《永城县志》记载,莲花池周围土地“久为民间占业,嘉靖十三年,按察检事韦查出地二十一顷六十亩。立封界,檄令上民郑洪,卞钺等佃种,每岁纳籽粒十石。儒学收储。其或岁歉收,豁免之数俱照税量常例”。莲花池周围的土地纳入税收,曾令周围种地的农民不满,顺治年间的《咏莲花池》诗文表达了当时文人的牢骚,但是这个税收归入永城儒学,用作教育资金,为振兴永城教育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当时政府的做法还是很值得肯定的,无疑是正确的。

莲花池最终消失在岁月的深处,无影无踪了。笔者走访了老城的一些耄耋老人,据他们说,莲花池的位置在今天健康路东段,万通步行街以及淮海路东西段。四十年前还有几大片水塘,芦苇成片,夏天每逢大雨,地面一片汪洋,如同湖泊,鱼群游动,蛙声如潮。后来随着连年干旱,老城扩展,几个大池塘都被垫平了。

现在莲花池遗址早已成为一片城市。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一条条街道纵横交错。大街上车水马龙,络绎不绝。一个崭新的时代,一个繁荣的盛世,一座美丽的城市,方兴未艾,欣欣向荣,已超越莲花池,成为新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