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地名故事】侯岭、双桥的由来,​黄口的传说

作者:发布时间: 2023-08-15 08:04:081982 次浏览

侯岭,春秋时设焦州城;西汉时设建成侯国,汉丞相曹参,吕氏家族的吕释之、吕则等曾先后被封为建成侯。后来因自然原因,焦州城从地球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浩瀚的焦州湖,又叫二郎庙湖。

侯岭的由来

□ 刘正良


侯岭,春秋时设焦州城;西汉时设建成侯国,汉丞相曹参,吕氏家族的吕释之、吕则等曾先后被封为建成侯。后来因自然原因,焦州城从地球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浩瀚的焦州湖,又叫二郎庙湖。


明洪武年间,从山西迁往永城的一批居民走到焦州湖附近时正值雨季,遍地一片汪洋,唯废弃的隋堤如一条窄长的孤岛,凸起在大水之中。迁民们便在官府的帮助下,在隋堤上搭建临时房暂住,等待分配到各乡村定居。这期间,每遇路人询问,迁民们便苦中找乐,自我调侃地回答:“过去这里是侯国,现在我们是候领(等候移民安置乡村的官员来领)


大水退去后,迁民们见这里土地开阔、土壤肥沃,距离永城县城又近,便凑在一起商量:“咱们大家从千里之外一起走来,相互熟悉,彼此了解,这里地广人稀,土质又好,只要咱们肯劳作,今后的生活可以靠我们的双手解决。分散到其他乡村后人生地不熟,前程难料,不如咱们就在这里安家落户,抱团发展。”


他们的意见得到了官府的认同,支持帮助他们就地安顿下来,并帮助他们解决了生产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难题。


一个新的移民村就这样诞生在永城东部的土地上。由于这群人能吃苦,相互团结,乐于助人,深受邻近村民的信任,主动到这里居住的人不断增多,渐渐发展为一个小集镇。


鉴于他们初来时“我们是候领”的自我调侃,便把这个小集镇叫作“候领”。后来,因这里历史上是建成侯国,居住的地方明显高于四周,为提高自己的荣誉感,便改称“侯岭”,并一直沿用至今。


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建侯岭人民公社;1984年改侯岭乡;2014年7月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侯岭乡建制,设侯岭街道办事处,于2021年正式实施。


侯岭街道现为永城市工业企业集中区,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就坐落在侯岭街道辖区内。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现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以化工、装备制造、食品、新材料为主导产业的河南省50个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之一。


编者简评 》》》》》》

就像为人体输血不如自我造血一样,依赖他人的帮助,往往不如激发自身的内在动能。在大自然中,有矛必有盾,有闭就有开。侯岭的故事再次证明:等待永远不如行动,只要坚定信心,持之以恒,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什么奇迹都可以创造。


双桥的由来

□ 刘正良


双桥镇地处永城市西南部,东与崇法寺街道、新桥镇相连,南与新桥镇、裴桥镇接壤,西与王集镇毗邻,北与十八里镇相交,现行政区域总面积81.6平方千米。


明朝以前,双桥叫“永兴店”。永兴店西有一条水沟,沟西陈小庙村有一个寡妇陈张氏,辛辛苦苦拉扯着女儿陈小双。


陈张氏因青年丧夫,一个人带着一个孩子,负担重,操劳多,吃不好,睡不安,患上了肺病。从陈小双十五六岁开始,陈张氏的肺病日益加重,小双便用弱小的身子背着母亲,到永兴店的医生家为母亲看病。永兴店西的沟上当时没有桥,水浅时,小双就背着母亲蹚水过沟;水深时,小双便背着母亲向永兴店北绕10多里路。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管冬夏春秋,无论刮风下雨,从不间断。


陈小庙和永兴店的乡亲们被小双的孝心感动,经相互协商,两村村民兑钱,在陈小双给其母亲看病最近的线路上修了一座小木桥。


这座桥还没修好,官府又派来一支修桥队。原来,小双救母的孝行传到了当时的永城县衙,官府为弘扬孝德精神,方便当地交往,便决定在永兴店西边的沟上修建一座交通桥。


官府派来的修桥队见当地正在修的桥已基本修好,便在这座桥南约300米处又修建了一座小石桥。


两座桥修好后,官府将陈小双选为孝女,并在小双母亲病情稍稳定后,选派小双到外地学习植桑养蚕技术。


在陈小双的带领下,陈小庙人家家植桑、户户养蚕,收入明显高于邻村。为便于对桑蚕的集中管理,村民集资在村中建了一栋桑茧楼。


后来,人们便把陈小庙称作“桑楼”,将永兴店称作“双桥”,并一直沿用至今。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6月设双桥区;1953年4月改为双桥乡;1958年9月成立双桥人民公社;1961年3月复置双桥区;1969年5月又改为双桥人民公社;1983年12月再次改为双桥乡;2014年撤乡设镇至今。


双桥镇碱荒村是远近闻名的“酥梨之乡”,因种植历史悠久,碱荒古梨林已被国家相关部门认定为“三级保护古树群”。现有600多亩梨树林,其中树龄在150年以上的古梨树270多棵,全村每年酥梨销售收入100多万元。


编者简评 》》》》》》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古往今来,行孝、守孝、尽孝、孝顺的人,都格外受到人们的尊重和社会的推崇。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完善,孝不仅仅是对全体民众的伦理要求,也已成为法定责任和义务。不守孝道,不尽尊老、敬老、养老义务的人,不仅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黄口的传说

□ 刘正良


黄口镇地处永城市西南部,东与侯岭街道、日月湖街道相邻,西接新桥镇,北连崇法寺街道,南与安徽省涡阳县丹城镇接壤,现行政区域总面积72.6平方千米。


西汉以前,现在黄口镇政府所在地只是浍水上的一个渡口。


西汉末年,王莽篡政建立新朝,到处追杀汉刘近亲。刘秀是其追杀的重点对象,其安排多支人马专门追捕。


刘秀为躲避杀身之祸,到处逃跑躲藏。


一天,刘秀被两支追兵发现,刘秀单人匹马在前面跑,王莽的追兵紧追在后。万分危急时,前面一条浍水拦住了刘秀的逃路。当时正值雨季,前面的浍河水深浪急,回首四望,左右和后面已可见追兵荡起的尘烟。进退无路之际,刘秀仰天长叹:“难道天要灭我刘秀吗?!”


话音刚落,却见芦苇丛中摇出一条小船,船上一个40多岁的汉子,手中篙橹猛点,小船飞一般靠近刘秀。


船工问:“请问你是南阳刘秀吗?”


刘秀急忙下马作揖:“俺就是南阳刘秀。后面是王莽的追兵。”


“快拉马上船。”


刘秀顾不得许多,急忙连人带马挤上小船。


船家紧摇篙橹,小船如离弦之箭,眨眼间到了对岸。


刘秀下船上马后又跳下马作揖道:“请问老翁尊姓大名?”


“俺姓黄。将军快快赶路吧


刘秀深深一揖,抬头看一眼已到对岸的追兵,毅然上马远去。


刘秀登上皇位后,想起黄船工的渡河救命之恩,专门派人携重礼答谢,才知黄船工在王莽追兵的追逼中已跳入浍水自尽。


刘秀为报答黄船工的恩情,便安排厚待黄船工的后人,并将黄船工摆渡的渡口赐名为“黄口”。


1983年10月,从侯岭、新桥两乡各划出一部分首设黄口乡;2017年11月,撤乡设镇至今。


黄口镇现有高标准农田6.8万亩,土壤肥沃,沟渠众多,农田水利基础条件较好,有“豫东粮仓”之称。


编者简评 》》》》》》

在永城市地名和民间传说中,同东、西汉关联紧密的故事较多。这充分说明:历史上,永城确是汉王朝振兴的重要基地。作为汉兴之地的永城市,汉文化资源丰富,影响深远,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永城市应下功夫做深、做透、做实挖掘、整理、开发、传播汉文化资源的大文章,推进古为今用,让汉文化成为拉动永城高质量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