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岩圣泉的故事
佛岩圣泉是明代“永城八景”之一。
据明嘉靖《永城县志》记载:“在永城县北砀山乡,芒砀山之东南山中有三石佛在焉,其下有泉,甘洌,世传为圣泉云。”
当地一些年长的群众仍记得,在芒砀群山中的保安山东南侧,有一石泉,清水四季不断,清澈见底,饮之微甜,泉上石壁立有三尊石佛像,形态各异,面容慈祥,栩栩如生。
相传很久以前,永城大旱,庄稼枯死,坑塘干裂,许多村的水井见底,人们需要走数十里去寻找有水源的老井挑水吃。
眼见干旱持续,在保安山南居住的刘氏五兄弟为帮助乡邻寻找水源,走遍芒砀群山的沟沟岔岔,最终在保安山东南侧的临山石塘中发现一处湿润之地,便自带工具,每天早起晚归,用力挖凿。怎奈石质坚硬,进展缓慢。
兄弟五人连续挖了七七四十九天,等到第五十天时,他们像往常一样早早起床后便向石塘奔去。
快走到石塘边时,兄弟五人忽听石塘传出异声,以为是附近邻居前来帮忙,便放缓脚步,悄悄走近石塘,远远看见塘内有三道人影在晃动。待他们加快脚步上前答谢时,却见三道人影一晃,一道霞光闪过,再也不见踪影。
兄弟五人心中疑惑,走到塘边一看,大叫一声:“我的天!”原来,石塘已深了许多,塘底正“突突”地往上冒水。
兄弟五人喜出望外,一边高喊“有水啦”,一边发疯般跑向村子,把这一喜讯告诉父母妻儿和邻居们。
待大家闻信赶到塘边,塘里已存有半米深的清水。
乡邻们不顾一切地挤向塘边,捧出清水畅饮,不时发出“甜啊”“真甜啊”的赞美声。
刘氏兄弟的母亲听了孩子们的介绍,“扑通”一声跪在塘前,一边磕头,一边祷告:“谢谢大恩大德的佛祖,从今往后,俺一定世世代代向佛祖进香上供,请佛祖多施法力,保儿孙们渡过难关,平平安安。”
从此以后,这里常年清水满塘。大旱年份,方圆数十里的群众排队到塘里取水。
一开始,邻近村民感念兄弟五人,曾把这里称为刘塘和刘家塘。后来,兄弟五人请当地工匠,按他们的记忆,在塘上的石壁雕琢了三尊佛像。后来,当地文人便取了个富有诗意的名称——佛岩圣泉。
从那时起,常有人到圣泉边进香祈祷。一年四季,圣水常清,香火不断。
清代归德知府赵瑗曾写了一首《石佛》诗:“何年初入定,未识点头频。无劳凿混沌,成此坚固身。”
佛岩圣泉一直为芒砀山民无私奉献了千年。后来,据说石佛被人为破坏了,塘内泉水便渐渐干枯了。
“佛岩圣泉”奇景虽不见了,但它告诉我们:一切为大众谋利益者,无论经历多少艰难险阻,只要初心不改,持之以恒,总可以事遂心愿,功到必成。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顺应民心,尊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