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地名故事】光明路、汉兴大道、淮海大道的由来

作者:发布时间: 2024-06-18 07:41:511206 次浏览

光明路的由来


光明路是永城市东城区最早修建的一条东西向干道。它西起牡丹路,东至科源大道,全长11.18公里。

图片


  1954年,著名地质学家谢家荣根据豫东皖北的地质构造,首次提出永城地下赋存大量煤炭的判断。

  1956年,华东地质局派出325队和120队进驻永城,采用300米及500米钻机首先在永城南部打钻孔4个,其中有2个钻孔见到含煤地质,并于1958年向地质部提交了《河南省永城煤田第一、二井田详细勘探报告》。至此,永城煤田被发现并得到证实。

  此后,河南省煤田地质局物探队电法三分队、107队、130队、11队、煤炭工业部129队和147队等相继开赴永城,在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共打钻孔1000多个,得出令人鼓舞的勘探结果:永城煤田地质储量25.56亿吨,工业储量19.85亿吨,天然焦6亿吨。可开采煤层煤质含水分低,属特低磷、低灰、低砷、低硫、高发热量和高碳熔点的优质无烟煤。

  1958年7月,永城人民自筹资金180万元、木材500方,筹建永城历史上第一处矿井——葛店煤矿。1960年7月23日,葛店矿副井破土动工。1975年5月9日第一个采煤工作面投产。当年掘进巷道2215.8米,生产原煤6.11万吨。

  1983年,为加快永城煤炭资源的开发,经河南省政府批准组建永城煤炭工业联合公司筹建处,后改为永城矿区建设指挥部,拉开了大规模开发永城矿区的序幕。

  1984年春,国家计委、经委、煤炭工业部、地质矿产部、铁道部、交通部等国家机关联合派员到永城煤田考察,一致认为,永城煤田临近华东缺煤区,交通便利,覆盖层厚,储量丰富,煤质优良,宜建大型矿井。

  1987年8月,国家决定成立永夏矿区管理委员会,属河南省煤炭工业厅领导,负责国家统配煤矿的开发建设。由此形成了永城矿区指挥部、永夏矿区管委会同时在永城开发煤田的局面。

  为便于煤炭开发的集中协调,并考虑到永城古城地下压煤的因素,便将永城矿区指挥部和永夏矿区管委会前期工作人员和后期管理人员集中安排在距永城古城东约7公里,紧邻沱河北堤的无煤区原演集乡谢庄村和班庄村境内建居住、生活、办公用房。

  在生活办公区内设计建设的第一条主干道,便命名为“光明路”,意为煤炭燃烧发出光和热,通过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为人类带来了光明,为豫东经济发展带来了“光明”。

  1988年底,国家面对现实,决定将永城矿区的煤矿实行统配、地方分开的管理体制,葛店煤矿、新庄煤矿、矿区指挥部全体人员及业务划归地方,成立永城矿务局。其他矿区开发交由永夏矿区管委会。

  1994年9月经政府批准,将永城矿务局企业化改制为神火集团,后河南神火集团有限公司挂牌成立。

  1990年7月26日,国家统配矿永夏矿区第一对矿井陈四楼矿正式开工。至1992年7月1日,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永夏矿区年产240万吨原煤的陈四楼矿井的主、副、风井3个井筒全部建成,洗煤厂同日开工,1997年正式投产。

  1996年底,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永夏矿区积极进行公司化改革,决定组建永城煤电(集团)有限公司。公司属国家国资委直属企业,1998年下放河南省管理。

  至此,永城煤炭资源开发便形成了河南神火集团、永城煤电(集团)有限公司两大集团共同发展的开发格局。

  河南神火集团坚持以煤炭、发电、电解铝生产及产品深加工为发展方向,现已发展为拥有10余家全资、控股、参股企业,分布于上海、深圳、贵州、河南及澳大利亚等地的综合集团公司。其子公司“神火股份”于1999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2005年被评为中国上市公司最具竞争力十强企业,2006年获中国上市公司“最佳投资回报奖”,2019年进入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

  永城煤电(集团)有限公司一开始重点瞄准煤炭、化工及矿业投资与管理产业发展。现已开发永城陈四楼、城郊、车集、新桥、顺和等5对矿井,拥有省内外子公司100余家,所属产业涉及煤炭、化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物流贸易、房地产和现代服务业,分布在河南省10余个地市及安徽、陕西等省。

  特别是由永城煤电(集团)有限公司牵头,联合焦(作)煤集团、鹤(壁)煤集团、中原大化、省煤气集团等战略重组成立的河南煤化集团,经河南省委、省政府批准,于2008年12月成立后,成为河南省首家资产和年营业收入双双超千亿企业,后永城煤电(集团)有限公司改称为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汉兴大道的由来


汉兴大道北起芒山镇区北芒山道班,南至芒山镇区南连霍高速芒砀山站出口处,全长8.3公里。

图片


  芒砀山是刘邦斩蛇起义,诛秦、灭楚、兴汉的起源地。

  公元前209年,时任沛丰邑泗水亭长的刘邦,在率刑徒自沛县去长安途经芒砀山时,因路遇大雨误了秦王朝规定的工期,在陈胜、吴广起义反秦壮举的影响下,果断揭竿反秦。并隐于芒砀山招兵买马,积聚力量。后在萧何、曹参等沛县内部官员的策应下,攻取沛县,杀沛县令,声势渐大,又同项梁起义部队联合,拥立楚怀王,被楚怀王封为武安侯,任砀郡长,统砀郡兵。从此,农民出身的刘邦成为一方大员。正是有了砀郡这块水丰草肥、兵源充足的基地,刘邦才有了任西征大元帅,统兵西进的机遇。最终西征咸阳收降秦王子婴,东击霸楚逼项羽自刎于乌江。历经八年的鞍马征战,不仅创建了在中国历史上延绵400余年的大汉帝国,更创立了汉民族和汉礼仪、汉语、汉服等内涵深邃、影响深远的汉文化。

  刘邦之后的数代汉室贵胄均视芒砀山为大汉成功之源而情有独钟,先后在芒砀山修建高祖庙、紫云洞、歌风台,使芒砀山数代车水马龙、香气缭绕,曾一度被称为“香城”。特别是梁孝王刘武,视芒砀山为其终极“升仙”地,开创了斩石为陵的先河,从而带动了西汉陵墓群和众多汉文化事业的发展,也使芒砀山发展为汉文化的活化石和集聚区。

  2009年8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第12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永城隆重举行。海内外10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大会。对永城在我国汉文化兴起、发展中的重要历史地位给予了高度评价。

  2018年5月5日,中国秦汉史研究会正式为永城“中国秦汉史研究会汉文化研究基地”授牌。正式确定了永城作为“中国汉文化研究基地”的历史地位。创建了永城政治和文化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著名作家二月河曾说:“到中国不来河南,等于没有来中国,到河南,而不到商丘(芒砀山),你不算是汉族人。”

  一条起自芒砀山的“汉兴大道”,通向南北,连接四方,必将为永城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淮海大道的由来


永城淮海大道实质上是311国道的永城市东城区段。这条为适应永城城市扩张和经济发展需求拓宽提标的路段,东起济祁高速永城东出口,西至永城东、西城区间的六路环岛,全长12.3公里,宽100米,为双向六车道高标准城区道路。于2012年动工兴建,2013年建成通车。

图片


  “淮海”一词最早见于我国首部地理史籍《尚书·禹贡》:“海岱及淮惟徐州。”东汉李巡注《尔雅》对“徐州”一名作出如此解释:“江南其气躁劲,厥性轻杨……淮海间其气宽舒,禀性安徐,故曰徐。徐,舒也。”

  综合材料分析,“淮海”是一个地理概念。淮,指的是淮河;海,指的是黄海。淮海是指东到黄海,西到中原,南到淮河,北到泰山的广大区域。这就是我们现在统称的淮海地区。

  由于这一地区间山水相连、习俗相似、道路相接、商旅相通,自古就形成了密不可分的传统联系。在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受到历代政治家、经济学家的广泛关注。

  早在清朝光绪年间,著名实业家张謇便提出了《徐州应建行省议》,主张“控淮海之襟喉,兼战守之形便,殖原陆之物产,富士马之资材,其地为古今主客所必争者,莫如徐州……但能经营徐州,蔚为雄藩,皆可以左提而右挈之矣。”建议“以徐州为众星之月,东到海州,西至商邱,南起泗州,北迄沂水,包括苏、皖、鲁、豫四省交会之区的四十五州县”建立行省。以改变淮海的相对落后局面,实现新亚欧大陆桥东段的崛起。

  1931年曾有人在提交给国民党中政会的缩小省区案中,主张在徐州设立“归德省”。

  1940年民国省制问题设计委员会胡焕庸提出的分省案中,也主张设立“徐淮省”,面积66872平方公里。

  1944年,汪伪政权撤销苏淮特别区行政长官公署,设立淮海省,省会徐州。1944年2月1日,伪淮海省成立,下辖徐州市及铜山县、萧县、丰县、沛县、夏镇、砀山县、宿迁等共23个市县,面积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300万人。

  改革开放以来,淮海地区的联系更加密切。许多行政区划专家都认为,根据地理交通、人文风俗、经济联系、城市发展等因素,应该建立“淮海省”,助推淮海地区的腾飞,实现东部的共同繁荣。

  1986年1月20日,在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的积极努力下,“关于淮海经济区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决定成立“淮海经济区”,并设立一个组织联络的常设机构,每年的市长(专员)联席会议由经济区成员地市轮流主持。当年的3月15日,苏鲁豫皖接壤地区的15个地市的市长(专员)聚首徐州,自此,一个跨省横向联合的经济区开始试运营。

  后来,由于多种原因,“淮海经济区”的相关活动时断时续,没有像一开始各地预期的那样快速发展,但在淮海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心中却留下很深的印记。

  在历史长河中,淮海战役给中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这一战全歼国民党军1个“剿总”前线指挥部、5个兵团和1个“绥靖”区共56个师55万余人。从此,国共两党的军事实力发生根本性变化,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从战略防御转为全线进攻,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基础。

  311国道向东经陈官庄等淮海战役重要纪念地后直达连云港。将311国道东城区段优化提升后更名为淮海大道,以告慰淮海英烈,教育人民不忘历史,牢记初心,全力提升永城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让“豫东明珠”再放异彩。

阅读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