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 原创 读书 行路 观世界 2025年08月17日 19:28 甘肃

作者:发布时间: 2025-09-02 11:11:441321 次浏览

那深埋于历史土壤中的根系——儒释道交织的坚韧力量,总在无声处喷涌,于危难中托起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魂魄。

当青铜器蒙尘,竹简上的字迹被岁月模糊,甚至民族危亡之际,文化之树却从未轰然倒塌。


那深埋于历史土壤中的根系——儒释道交织的坚韧力量,总在无声处喷涌,于危难中托起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魂魄。


儒家思想是民族精神最深厚稳固的支柱之一。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担当,孟子“舍生取义”的气节,铸就了中华文脉中一副顶天立地的脊梁。


杜甫在“安史之乱”的离乱烽火中,于破庙冷屋写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千古绝唱。


他筚路蓝缕,以微弱之躯承载万民忧患,其悲悯仁心正是儒家精神在至暗时刻迸射出的永恒光芒——那光芒穿透了苦难的浓雾,照亮了无数迷茫的灵魂。


在儒家脊梁之外,佛道智慧则如深根般滋养着民族心灵,提供着超越苦难的深邃慰藉。


禅宗六祖慧能,在皇权追捕之下隐遁于猎户之中十数载,艰险环境中仍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之偈语播撒顿悟法音。


道家则崇尚“道法自然”,如庄子于纷乱世事中逍遥游于天地精神之间。


当现实重压令人窒息时,佛道的空灵与超然恰如幽深根系吸收的水分,默默为灵魂提供别样的呼吸空间。


更可贵的是,儒释道这三股文化根脉并非各自独立,它们早已在历史深处彼此缠绕,共同撑起了一片辽阔的精神天空。


宋元之际,全真教祖师丘处机不顾七旬高龄,穿越苍茫雪山远赴大漠,箪食瓢饮,苦口婆心劝诫成吉思汗“止杀保民”。


其悲愿中既含儒者济世之血性,又蕴佛家慈悲之胸怀,亦显道家无为之高境。


三股文化根脉在危难时融汇一体,不仅托住了摇摇欲坠的文明,更将其推向了新的境界。


这深扎于历史沃土的文化根系,在风雨飘摇时输送着源源不断的养分。


当世界如潮水般冲刷着我们立足的土地,守护这儒释道交汇而成的文化之根,绝非简单的寻根怀旧。


它意味着以最古老的根系,催生最鲜活的嫩芽——让那从历史深处奔涌而来的活水,永不枯竭地浇灌我们今天的生命,再化为流向未来的长河。   阅读 1977